习近平金句解读:以人民为中心的三个“不能”

时间:2019-07-08  发布者:sdszbzz 

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,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,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,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。

——外文出版社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(第二卷)·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》

 

【金句背景】

这一金句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21日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,其寓意深刻、涵义深厚、旨意深远,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划出了基本底线、明确了核心内涵、揭示了思想基础。

一是划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底线。“政之所兴在顺民心,政之所废在逆民心”,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,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的根本力量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,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,执政党如果失去民心,就会失去根基、失去血脉、失去力量,最终失去执政地位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必须践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,坚守人民立场、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、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,这是不可逾越的三条基本底线,任何时候都不能变、不能忘、更不能丢。

二是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内涵。人民立场、为人民服务宗旨、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,从根本立场、实现路径、哲学基础明确了“以人民为中心”执政理念的本质内涵,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必须牢牢把握对人民的立场问题、态度问题和定位问题,在这些本质问题上不能有任何的松懈、松劲、松动,要始终做到站在人民的立场思考问题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、真心诚意依靠人民推动事业发展。

三是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基础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,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,是历史活动的主体,是真正的英雄,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。“以人民为中心”思想完全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,具有强大的哲学底蕴支撑,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。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,坚信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力量,把握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行动指南,坚持依靠人民推动工作、依靠人民促进事业、依靠人民实现梦想。

【知行启悟】

以人民为中心的三个“不能”虽然是针对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而提出的要求,但对每一名中国共产党人都有指导意义、教育作用。共产党员、领导干部,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新思想,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坚定人民立场、坚持为民宗旨、坚信人民力量。

一要坚定人民立场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:“强大的失败,因为它脱离群众;弱小的胜利,因为它同人民联系在一起。”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、根植人民、服务人民,人民立场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,又是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。共产党员、领导干部坚定人民立场,首先不能在思想上背离群众、在行为上疏离群众、在工作上脱离群众、在生活上远离群众;其次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、赞成不赞成、高兴不高兴、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,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,以人民的需要为最高需要,以人民的目标为最高目标,真正做到站在人民角度想问题、人民高度谋问题、人民尺度看问题。

二要坚持为民宗旨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、最高价值取向和高于一切的精神追求。共产党员、领导干部坚持为民宗旨,首先要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,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具体的、实践的、渐进的时代理念;其次要把坚持传统、发扬传统、光大传统相结合,不断创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、方法、手段;再次要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作为首要目标和重要内容,坚持群众之事无小事,多做雪中送炭的务实工作,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把党的关怀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。

三要坚信人民力量。人民是主力军、是中流砥柱、是中坚力量,任何时候不能忽视、轻视。共产党员、领导干部坚信人民力量,就是要做到始终依靠人民、依赖人民、依托人民。依靠人民,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,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的无穷潜能;依赖人民,就是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,以人民为师,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养分、汲取智慧、汲取力量;依托人民,就是要从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中获取支持,从扎根人民群众中获取动力。共产党员、领导干部作为先锋战士,依靠人民群众绝不是放弃对人民群众的指导、引导、教导,而是要肩负起团结群众、组织群众、引领群众的职责,帮助人民群众思想上进步、能力上提升、境界上提高,实现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。

信息来源:党建网

  (责任编辑:孙梦雨)

何洋/整理

版权所有: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 鲁ICP备17016783号